「騙案預警」計劃

 「騙案預警」計劃

  

「騙案預警」計劃

 

反詐騙協調中心自2023年5月起推行「騙案預警」計劃,與本地銀行合作,主動識別潛在騙案受害人,並透過短訊、電話及警方上門等方式發出警示,以阻止騙案持續進行,從而減少受害人損失。目前,全港28間零售銀行均已參與該計劃。2025年3月,反詐騙協調中心聯同香港金融管理局及銀行業界檢討並落實優化措施,加強對無法聯繫或不相信自己已受騙的高風險受害人的保護。


除了主動通過電話或調派警務人員親身聯絡有關的潛在騙案受害人,由2024年1月2日起,新增以短訊方式,適時向受害人發出警示和給予建議,期望能更有效防止公眾受騙並減少相關損失。

 

協調中心已按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的「短訊發送人登記制」進行登記,「已登記的短訊發送人」名稱為「#ADCC18222」,有關短訊旨在發出警示,以及提供查核及求助方法。市民可使用「防騙視伏器」(https://cyberdefender.hk/scameter/)或流動應用程式「防騙視伏App」,查核收款人銀行賬戶與騙案有否關聯,以查證其交易伙伴是否可疑或高危。

 

協調中心藉此機會提醒市民,由協調中心發出的短訊均不會附有任何超連結,反之,網絡釣魚或惡意短訊常包含超連結、二維碼或附件,以將惡意軟件植入受害者的設備,從而取得敏感資料,市民務必小心。

 

此外,警務人員和銀行職員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會要求市民披露個人資料或銀行認證資料,更不會要求市民轉移款項到任何賬戶。如市民對來電者的身分有懷疑,可致電「防騙易18222」熱線與協調中心聯絡,或主動向相關機構查證,以核實來電者的身分。

 

我們呼籲公眾時刻保持警惕,謹慎防範詐騙行為,在進行金融交易時保持高度警覺。